首页>成都故事 >正文

书店万有引力

在经历了自几年前开始的实体书店的回暖期后,面对新一轮的发展节点,成都的书店越开越多,越开越有新意。爱书店、逛书店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并在不同的文化圈层中蔓延开来。以前成都人会说茶馆是“第二客厅”,而如今,书店大有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眼中“第二客厅”的趋势。

为何在成都,书店更容易取得成功?我想除了有市场这一点外,这里城市生活的特质,也成为书店创新的契机与养分。无论是大小书店,或是各种形态的阅读空间,它们尝试将文化思想、社会活动与多元化的日常实践汇集在一起,并开创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城市新生活模式。换句话说,一间书店,便是一种生活的可能性。

“光靠卖书不持久”,近两年这样的观点已成为业内共识,不过在经历了“阅读 + 简餐饮料”“阅读+文创产品”等各种“书店+”模式后,人们意识到,通过这种方式,未必能闯出一条新路。在追求“颜值”与功能复合之外,成都的书店进化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更重视从业者对文化的观察和城市精神生活氛围的营造。如果说原来的书店以一种权威的姿态对消费者发出召唤:来书店吧,你会找到生活的标准答案。那么现在,书店则以一种开放的姿态拥抱所有人,不管你对生活的理解如何,期待如何,陪你一起探索。

作为一个年轻的品牌,文轩BOOKS全年有上百场活动,关于文学、音乐、电影、绘画、设计等等,诗歌朗诵会、观影会、T 台秀、复古舞蹈 PARTY、品酒会、围炉故事会,所有你想得到想不到的生活都可以在书店解锁。这让书店链接了更多的人,哪怕是平时阅读经验较少的人,来到书店喝喝咖啡、看看个展,只要进入了这个空间总能和其中的磁场互动起来,产生打破区隔的跨界反差感,就好像一场实验,充满未知的乐趣。书店的雄心还不止于为城市生活提案,去年四川方所团队飞到河南修武大南坡,打造了方所的第一个乡村书店。今年 9 月,方所参与的“乡村建设:建筑、文艺与地方营造实验”落地成都彭州小石村,尝试投身乡村生活的实践,让文化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扎根。

书店也是一个浪漫的场所,在阿奇书店、一苇书坊、读本屋这样各具特色的独立书店里,人与人之间紧密的连接感,和智识上的亲密感,不仅满足了人们高品质、深度社交的需求,更为书店带来了持续的吸引力。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一苇书坊小坐,正聊到共同的某位好友时,突然收到了这位好友的微信,“质问”我们是不是正在聊她。惊讶之余,她才说,坐在隔壁桌的便是她的另外一位朋友。后来大家挪坐在一起,聊书聊作家,这样奇妙的社交体验总让人期待下一次到访。独立书店的店员和顾客往往能够自然结识甚至成为很好的朋友,他们在某些特定的价值观上同属一类。在这里,通过丰富的人文活动、社会议题探讨,或是沙龙聚会,人们在对话和智识的碰撞中,完成自我破圈,开拓新的社会关系。

空间参与塑造人的行为,人同样反作用于空间生产。书店的丰富性打开了顾客的想象力,除了阅读、买书、打卡拍照,会耍的成都人把书店变成了他们的“快乐星球”。请书店员工帮忙策划求婚,在书店举办线上直播婚礼,带上自己珍藏的好酒去书店小酌,甚至在书店露营。由此,书店成为了一个可以承载人生中重要仪式、重要时刻,重要记忆的多元化意义发生地。

在拥有近四千家书店的成都,城市处处是书房,传统意义上的书店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变体。图书馆里的名人书房、从传统蜕变而来的新式书院、文艺清新的自习室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文化互动的珍视,以及对城市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书店正是一处诗意的栖息之所,让人们在匆忙中暂且放下营营逐逐的脚步,不带功利地抵达真实的自我,也眺望更远的地方。 (陈凌)

2020.06

《天府文化》杂志定位对天府文化的进行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成为引领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文化品牌,传承发展天府文化的首席读本,反映成都人文精神的城市杂志,成都高端文化消费和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

查看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