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李翠华
春天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总让人产生期待,充满希望。
春回大地,让人觉得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产生行动起来的动力,正如谚语所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这种现象,或许可以用人体的生物钟来解释。有研究者认为,人体的生物钟会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生物钟”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节律,这种节律经过长时期的适应与自然界的节律相一致,比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
有研究发现,一些抑郁症患者在春天病情将有所好转。原来是因为到了春天,光照时间增长,能够提高人体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合成效率。
5- 羟色胺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几乎影响到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从调节情绪、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所以,抑郁症在春天会有所缓解。
这样看来,春天真是一个治愈的季节啊。古人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
经过一个冬天的潜伏缩藏、积蓄力量,到了春天,不少生物都感时而发,迫不及待地生长。不管从生理还是心理上,人都会受到这种“生物钟”的影响。《鬼谷子》中也有类似说法,“持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干而逆之。”
在司马迁、鬼谷子看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也揭示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这种四季轮回的观念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思维,认为世界是一个圆,循环往复,不断变化。西方学者也逐渐意识到东方思维的价值,特别是在心理学方面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发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0 世纪的应用心理学主要关注的是人类弱点和情绪障碍,致力于治愈和缓解人们的心理疾病。这是一种典型的西方直线思维,为了治愈的目标,于是聚焦于治愈路上的障碍——疾病。
塞利格曼认为,病理学不能帮助预防严重的心理疾病,“心理学不仅要研究弱点和损伤,还应研究优势和美德。”他因此开创了积极心理学,强调人类的优势和韧性,是对过去人类弱点取向的平衡。
好和坏的平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比如如何处理人与城市的关系?从人类进化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大脑结构、生存能力和天然倾向性方面,我们都还没有完全适应城市化,特别是超大城市的生活方式。
英国牛津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发现,一个人能够维持的重要社交关系的上限是 150 人,这是由人脑能够处理的信息能力和智力所限定的。
而在大城市中,一个人遇到的陌生人远远超过 150 人,每一个人都得面对来自陌生人的压力,这是城市人最根本的心理压力之一。
此外,还有远离自然、噪音污染等城市病。解决之道就是去发现和利用大城市带给我们的福利——丰富的文化生活、更多的教育机会、充足的医疗和健康服务,以及财富积累的机会等,要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平衡大城市带给我们的压力和福利。
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样如此,寻找一个天人合一的平衡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一个人的治愈,平衡是一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