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都记忆 >正文

萌萌的成都话,萌萌的“成都本地老外”

四川话分支众多,成都话、重庆话、乐山话、泸州话⋯⋯各有各的不同,本文凡提及“四川话”而未特别标注的都是指成都话。

老外在学四川话

9月份,万众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来自非洲加纳的“90后”小伙福斯特忽然走红网络,刮起一股“黑旋风”。这是福斯特到成都生活的第10个年头,娶了一个成都老婆,今年初家里新添一员混血宝宝。以“嘿人李逵”之名,他在多个音乐平台发布的中文说唱作品《白酒Freestyle》《欢迎来到成都》《脑瓜疼》《给我来点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点击,他连续被央视《开门大吉》《黄金100秒》等大型综艺节目邀请登上舞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四川话“有八级水平”,“秒杀本地人”的黑人小伙。

和福斯特一样满口成都话“6到飞起”的,还有来自波兰的金发小伙菲利普。去年出自本土创作者的一首四川话说唱歌曲《天府》,主唱就是菲利普,从茶店子到万年场,从红牌楼到八里庄,成都的风情尽在歌词里:“历史的文墨在身边洒落,我安静绘写这座天府之国。连篇的锦色在身边经过,我反复铭刻这座天府之国⋯⋯”

在成都生活的波兰小伙菲利普

成都话和说唱结合,在菲利普这里就有了更多的可能,他接连不断创作出《成都悠闲》《四川麻辣酱》《耍在成都》⋯⋯一边在成都教英语,一边跟老师学四川话玩说唱,他加入了本土说唱团队“耍家帮”到各地演出,享受语言和音乐的完美混搭,闲时还耍《英雄联盟》和抖音。同样,因为一口媲美成都人的四川话,菲利普也被邀请到了央视三套的《开门大吉》,有了更大的展示舞台。

福斯特和菲利普,一个黑皮肤,一个白皮肤,却不约而同以“成都本地人”自居,菲利普自称“成都本地老外”,福斯特调侃自己是“非洲四川人”,在《欢迎来到成都》的歌词里写“欢迎来到成都,Welcome to my city(欢迎来到我的城市)”。

菲利普和成都本地乐队的合影

倒回去20年,大概很多人都没法想象有像福斯特和菲利普一般把四川话说得出神入化的外国人。大山是个普通话说得“相当6”的加拿大人,因为上个世纪90年代经常在电视上露面,成为了当时全中国最有名气的外国人。时至今日,唯独大山一枝独秀的状况早已成为旧事。不仅学普通话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而且更有大把像福斯特和菲利普一样主动学四川话的外国人,因为他们选择了做“蓉漂”,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更为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学好本地语言自然是第一要务。

福斯特的老婆是“川妹子”,别看这个成都女婿一贯以“耳朵”自居,但涉及到教育问题的时候,偏敢和自家“老嬢儿”(老婆)杠起较劲:想要先教宝宝说四川话而不是普通话。

“来四川不说四川话,就像吃火锅点鸳鸯锅”

菲利普只用了3年就能熟练使用四川话,还能用方言创作Rap,他的四川话老师功不可没。

他诙谐地说:“来这个城市,如果不说这里的语言,那就没有感受到这里的文化、这里的思想。来中国说英语就像吃火锅点清汤,来四川不说四川话,就像吃火锅点鸳鸯锅。我是菲利普,我只吃红汤!”

正在演出的菲利普

菲利普的老师叫张黎,是语虹学校的一名国际汉语教师,除了菲利普以外,他还有一个得意门生,叫金波,跟菲利普一样来自波兰,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还能听懂李伯清的评书。

语虹学校的创始人、校长刘潜钰是地地道道的成都妹子,2007年甫从大学毕业时曾留在北京从事对外汉语教育工作,后来见成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看好成都的发展前景,决定回蓉创业,从2013年开始创办了语虹学校。

最开始,这所学校只是教外国人说普通话,课余教上一两句“不晓得”“瓜娃子”“安逸”“巴适”“要得”纯粹是好玩,“老外们都挺享受自己突然冒了两句四川话之后让本地人惊讶的感觉”。刘潜钰没想到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和外地学生提出系统学习四川话的要求。

“随着成都不断地发展,这里越来越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和外国人来到成都,寻找机会开展自己的事业,他们被这里吸引,需要在这里扎根,就有了学习成都话的需求。”刘潜钰介绍,语虹的学生中,一种是像金波和菲利普这样的外国人,安心要在成都落地生根,那么无论是谈恋爱、还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细节都需要用到成都话。

叠词、儿化音,你也许没注意到的四川话之美

百年前,加拿大人启尔德编写了一本《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以中英文对照的方式教外籍学生学四川话。启尔德医生是最早一批来到四川的外籍人士,他建立起四川地区第一家西式医院和第一家女子医院,参与筹建了华西协和大学,并在该校任教多年,他在教材前言中写到:“我有机会同其他省份的语言进行了比较,因此现在我可以说,我们华西的声音是清晰的、口语无疑是悦耳的。”——启尔德所盛赞的“华西的声音”也就指的是今天的成都口音。

《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

这本百年前的教科书直到2010年左右,相关工作人员在收集华西医院文物的过程中才被发现,善本现在保存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内。近年来,作为外国人学说四川话的“历史见证”,《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重新走入人们身边,正式出版销售,迅速蹿红网络,豆瓣评分高达9.1,在诸多购书网站上一度售罄,堪称“神书”,“洋气得板”,而且莫名充满萌点:

“椅子的脚脚、横横、靠背、各处缝缝,都要抹干净”(翻译成普通话:椅子腿儿、椅子边缘、靠背,各处缝隙都要擦干净)

“角角上要扫干干净净的”(翻译成普通话:旮旯儿里要扫干净)

“这下子门门归一了”(翻译成普通话:这样一来样样事情都处理妥当了)

“把脚脚逗起”(翻译成普通话:把椅子腿儿安好)

“玻璃筒筒取下来”(翻译成普通话:玻璃筒取下来)

“蛋回回都要煮得嫩”(翻译成普通话:每一次煮蛋都要煮得嫩)

从这些例句可以看出,四川话常用叠词,在不明真相的旁观群众听来简直是自带萌感。

想象一个五大三粗大花臂金链子的汉子,用成都口音喊面:“老板,来三碗三两蕃茄煎蛋面,加份豌豆颠颠儿!”

再想象一个严厉的老师教育学生:“喊你们不要到处甩渣渣!咋个教室里到处都是瓜子壳壳跟纸飞飞儿,安?”

即使骂“仙人板板”“锤子铲铲”,叠词加上儿化音,怎么听都是不怒自萌,娇滴滴软绵绵嗲兮兮。

四川话还有一些妙趣横生的习语,比如北方人干脆利落的“撸串”,在四川话里叫“吃串串儿”;普通话里的“亲嘴儿”,在四川话里叫“啃兔脑壳儿”,外地人听来多半是又好笑又亲昵。

也有写作者曾经探索将四川方言融入文学叙事,2013年,“80后”女作家颜歌凭借她的方言小说《我们家》获得了那一年的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潜力新人奖。

教外国人说四川话,李伯清散打成范本

为了满足学生们的请求,刘潜钰和张黎等几位老师一起开始编写四川话教材。

在编写教学教材的过程中,他们找了很多参考资料,其中就包括启尔德的《民国四川话英语教科书》,“这是历史最悠久的一本教辅,但只有这一本是不够,而且只是照搬书上的内容也是不行的。因为成都话就是成都文化的集中体现,成都文化在这些年里一直在发展变化,语言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来编写一个最适合外地人学习的教材。”因为语言一直在发展变化,所以这本四川话学习教材也一直都处于未完待续、不断更新的状态。

成都语虹学校校长刘潜钰

翻开语虹的四川话教材,第一课就是发音规则,不仅详细标注了拼音、音标、升降调,还细分了调值,刘潜钰介绍说,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们知道成都话和普通话的发音差别,比如在韵母读音上就梳理了e 读作[e](得到、道德、特别、咳嗽、核桃⋯⋯)和[o](喝水、河流、哥哥、科学、口渴⋯⋯)的不同情况。

第二个学习阶段是词汇和句子,老师会介绍一些四川方言常用的词汇和用法,例如“鼓倒”(逼迫)、“马倒”(欺压)、“谙倒”(猜测)、“弯酸”(找茬、挑剔)、“萨过”(结束),还包括“好多钱”这种在成都话和普通话里有不同含义的词语,然后是带入语境,用以培养语感。

第三个阶段就进入大量观看本地综艺和访谈节目的阶段,而这个阶段的终极境界就是能够完全听懂李伯清的散打。

语虹学校的中文老师正在给外国学生讲课

最后的阶段确实难度非常高,所以目前能够达到这个水平的外国人不是那么多,但是他们都是很努力的学生。”比如张黎老师的得意门生菲利普和金波,张黎介绍,如果遇到自己发音不准确的句子,金波就会念上100 遍,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为止,而且他还是个“聊天狂”,看到谁就要拽着人家聊天,无时无刻都想联系四川话。而菲利普的学习秘诀则是象形记忆,他要看到每个字是如何写的,然后才能记下它的读音,并且为了更好地学习语言,他还专门学了拼音,现在已经可以用拼音录入中文了。对于自己说不好的句子和词语,他就要求张黎用微信语音发给他,下课后他还会反复听反复练习。

四川话制作的扑克牌

除了编写系统性的教材,老师们还找来很多有意思的教具,像一些印有成都趣味方言的扑克、本地综艺节目、李伯清的散打,有时候他们还会带着学生们去到一些民俗主题的餐厅,在体验成都文化的过程中进行沉浸式教学。

(天府文化杂志微信公众号)

2020.06

《天府文化》杂志定位对天府文化的进行深度挖掘和广泛传播,成为引领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文化品牌,传承发展天府文化的首席读本,反映成都人文精神的城市杂志,成都高端文化消费和对外宣传的有效载体。

查看往期